[1] |
李晓, 邓佳丽, 安玉艳, 林泽崑, 汪良驹. 基于类黄酮成分的不同品种无花果采收时机及抑癌活性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9): 1527-1538. |
[2] |
张群琳, 何雅静, 李甜, 孙志高, .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抗病原体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 32(6): 1078-1085. |
[3] |
史有阳, 杨瑞, 张洋, 孙霃平, 刘胜. 木犀草素通过MIEF1抗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 32(5): 820-825. |
[4] |
邓文娟1,翟春涛2,冯蓓2,金敏蓉2*. 紫苏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抗菌作用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 31(增刊1): 66-75. |
[5] |
谢凤1,2,4,孙威江1,2,3,4*,邓婷婷1. 茶树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 31(7): 1291-1297. |
[6] |
江南,许晓燕,余梦瑶,罗霞*.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 31(1): 129-134. |
[7] |
穆文静,张永明*. 螺旋藻多糖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增刊1): 157-160. |
[8] |
刘志东1,马庆保1,2,陈雪忠1*. 抗冻蛋白抗冻机理研究的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增刊1): 185-190. |
[9] |
刘冬敏1,2,3,4,黄建安1,2,3,刘仲华1,2,3*. 肠道微生物与茶及茶多酚的相互作用在调节肥胖及并发症中的作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9): 1640-1648. |
[10] |
吕龙祥1,2,黄锁义1,3*,莫斯锐1,杨彩艳1,3.
茉莉花茎糖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及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6): 1009-1014. |
[11] |
徐杰1, 邓龙兴1, 胡国元1*, 杨春雷2, 余君2, 杨锦鹏2. 青蒿素衍生物抗菌机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5): 725-730. |
[12] |
唐琴1,3,4,唐秀华1,3 ,4,孙威江1,2 ,3,4*.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5): 900-906. |
[13] |
杨亮,姚晓远,丁伟*.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2): 332-338. |
[14] |
王志雁1,沈红玲1,孟庆艳2,张航航1,贾旭1,刘文杰1,2*. 小花棘豆和苦马豆不同萃取相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机理探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 29(10): 1706-1711. |
[15] |
邱东旭,李晓岩,赵敏*. 白屈菜红碱的分离提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 28(增刊2): 360-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