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黄精的化学组成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爽, 胡舒婷, 贾巧君, 梁宗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0): 1783-1796.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0.019
    摘要1639)      PDF(pc) (1406KB)(28)    收藏
    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健脾,润肺,补气等功效。黄精不仅是历代名贵的滋补药物,而且还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本文主要对2020版《中国药典》所收录的三种黄精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应用进行整理和归纳,为黄精的深入探索做铺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寒喘祖帕颗粒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
    范晨阳, 马璇, 季志红, 李柯翱, 周文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增刊1): 93-99.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S.011
    摘要1378)      PDF(pc) (2043KB)(21)    收藏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寒喘祖帕颗粒抗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和文献报道搜集寒喘祖帕颗粒的化学成分与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然后通过NCBI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借助R x64 3.6.2软件进行GO和KEGG分析。将药物关键活性成分与SARS-CoV-2 3CL和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活性成分112个,靶点235。GO分析得到411项,KEGG分析得到133条信号通路(P<0.00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异鼠李糖、β-谷甾醇等关键活性成分与SARS-CoV-2 3CL和ACE2的有较好结合力。该研究表明寒喘祖帕颗粒中的关键活性成分能通过结合关键蛋白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抗COVID-19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猪毛蒿化学成分及羟甲香豆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胡悦, 孙敬蒙, 张炜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9): 1616-1625.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9.019
    摘要1362)      PDF(pc) (1299KB)(83)    收藏
    猪毛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药食同源功效。传统中医取其经干燥后的地上部分用于治疗疾病,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利胆护肝等功效。目前从猪毛蒿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分为香豆素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和有机酸及脂肪酸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猪毛蒿中的羟甲香豆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具有利胆、解痉、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还在抗肿瘤、抗肝纤维化以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猪毛蒿的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并对其活性成分羟甲香豆素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猪毛蒿及羟甲香豆素的深入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刘兴兴, 郭怡鲲, 艾奇, 李彦, 王立锁, 赵传伟, 潘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9): 1593-1602.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9.017
    摘要1343)      PDF(pc) (3057KB)(105)    收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进行六味地黄丸潜在化学成分获取和靶点预测,运用TTD、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预测筛选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基因,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借助String数据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及KEGG作用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 4.2.6软件对筛选所得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成分69个,靶点125个,潜在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豆甾醇、山柰酚、薯蓣皂苷元等,核心靶点有AKT1、IL6、VEGFA、TP53、TNF等32个;六味地黄丸通过关键靶点活化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HIF-1)、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通路,涉及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调控以及细胞凋亡的调控,细胞对缺氧、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的反应、炎症应答等生物过程来治疗OP。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谷甾醇、山柰酚等与AKT1、TP53、IL6等关键靶点有着较好的结合活性。六味地黄丸通过调节骨代谢、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等来预防和治疗O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征,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赵梦雅, 姜梦笔, 杨欣, 张浩宇, 刘杨, 黄高, 陈蕾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9): 1582-1592.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9.016
    摘要1285)      PDF(pc) (2264KB)(133)    收藏
    本研究旨在以黄芪活性成分为切入点,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黄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首先,通过TCMSP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黄芪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使用GeneCards和CTD筛选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基因,交集获得黄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对潜在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关键靶点。然后,通过采用分子对接(SYBYL 2.1.1)验证关键靶点与黄芪化学成分的结合程度。最后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及ELISA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最终,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筛选得到黄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信号通路29条(P < 0.05),靶点25个,其中IL-17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为疾病相关通路,PTGS2、VEGFA、MMP-9、STAT3和EGFR为关键靶点;通过分子对接明确黄芪中6个化学成分与5个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HE染色和Masson染色均提示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叶酸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可降低大鼠特发性肺纤维化程度;ELISA实验证明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叶酸能够降低大鼠血清IL-17、MMP-9的表达。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结果可以明确黄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键靶点及主要化学成分,为开发黄芪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为临床有效应用黄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中药花椒化学成分及其防治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张红, 杨庆, 陈颖, 朱晓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1): 1969-1981.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1.020
    摘要1269)      PDF(pc) (1148KB)(25)    收藏
    中药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和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富含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酰胺类、黄酮及其糖苷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等成分。花椒的中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主要功效为温中止痛、杀虫止痒。近年来发现中药花椒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尤其是花椒及其活性成分在益智、健脑、抗抑郁、治疗阿尔茨海默症、镇痛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对中药花椒的化学成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靶点做较为全面的总结,以期为中药花椒防治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山香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研究
    刘 昭, 李 利, 汤杨黔南, 林丽美, 夏伯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5): 723-738.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5.001
    摘要1237)      PDF(pc) (1410KB)(14)    收藏
    山香圆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尚未深入研究。本文应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其挥发油,采用GC-MS对其小极性物质进行全面分析(甲酯化和非甲酯化),并对其中等极性物质进行LC-MS分析,采用了DPPH法和ABTS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模型探索山香圆叶挥发油的抗炎活性。GC-MS非甲酯化和甲酯化分别鉴定了38和42个化合物,主要为亚油酸、γ-谷甾醇、角鲨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反-9-十八碳烯酸、棕榈酸等物质。LC-MS的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256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苯丙素类、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类、脂肪酰类、倍半萜类、脂肪酸类等化合物。活性研究表明,山香圆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同时能显著抑制LPS诱导RAW 264.7细胞NO和IL-6的释放量,且成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表明,山香圆叶挥发油具有较复杂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作为开发功能性食品和药品的天然来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丹参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尹爱武, 高鹏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6): 1057-1062.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6.020
    摘要1235)      PDF(pc) (598KB)(124)    收藏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eg.的干燥根及根茎。临床与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对胆汁淤积性肝损害、免疫性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癌、药物性肝损伤等多种肝病具有防治作用。本文对丹参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期为丹参相关保肝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云南分心木提取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治疗作用研究
    张伟, 陈雪洁, 刘蓉, 沈磊, 田新雁, 姜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9): 1463-1469.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9.003
    摘要1197)      PDF(pc) (1813KB)(69)    收藏
    为探究云南分心木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HUA)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联合氧嗪酸钾及腺嘌呤灌胃给药复制高尿酸血症小鼠为模型,对云南分心木水提物、醇提物及两种去除无机元素提取物的治疗作用进行考察。经过14天连续给药后,检测血清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的含量、肝脏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力、肾脏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评价不同提取物对HUA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云南分心木4种样品不同程度的降低UA、BUN、Cr的含量,降低XOD的活性,下调IL-1β及TNF-α的水平,减轻病理结构变化,且醇提物的效果最为显著。表明云南分心木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肾功能、抑制XOD活性以及抗炎的作用,对HUA小鼠模型产生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香叶天竺葵精油和罗勒精油的抗抑郁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刘晓生, 王郁玲, 马瑞君, 刁远明, 张洁文, 吴清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1): 1829-1835.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1.003
    摘要1189)      PDF(pc) (896KB)(59)    收藏
    研究两种芳香类中草药植物精油的抗抑郁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本文采用鼠尾悬挂和强迫游泳两种试验构建“行为绝望抑郁”模型,并测定模型小鼠不动时间;以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来构建细胞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对香叶天竺葵和罗勒精油抗抑郁功效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两种“行为绝望抑郁”模型试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种精油的各实验剂量组(0.24、0.36、0.48 mL/kg)均能有效缩短抑郁模型小鼠不动时间。而在CORT应激损伤细胞模型试验中,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突触收缩。当给予两种精油后,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提高,细胞突触有所恢复。另外,研究发现PI3K/Akt和PKA的信号通路阻断剂能显著减弱香叶天竺葵和罗勒精油对抗皮质酮的保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香叶天竺葵和罗勒的精油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由PI3K/Akt和PKA信号通路介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竹叶花椒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
    杨悦, 冯靖雯, 陈鸿平, 刘友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1): 1809-1817.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1.001
    摘要1137)      PDF(pc) (736KB)(45)    收藏
    为比较不同产地竹叶花椒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探究黄酮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以21个产地的竹叶花椒为材料,建立HPLC同时测定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的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组分含量,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结合皮尔逊相关分析探究黄酮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竹叶花椒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地竹叶花椒中黄酮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和芦丁与DPPH、ABTS清除率的EC50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总黄酮与芦丁可作为评价竹叶花椒抗氧化能力的指标。本研究为竹叶花椒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为其大健康衍生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无花果叶片多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与促进凋亡效应
    邓佳丽, 李晓, 安玉艳, 林泽崑, 汪良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8): 1282-1291.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8.003
    摘要1135)      PDF(pc) (1850KB)(77)    收藏
    为了明确无花果叶片多糖抑癌效应,本文以‘布兰瑞克’、‘玛斯义陶芬’和‘波姬红’三个无花果品种为材料,分别从7月至11月份叶片中提取多糖,并且研究其对人体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发现‘布兰瑞克’9月份叶片多糖抑制效应最高,2 mg/mL的抑制率达46.67%。以该时期叶片多糖为材料,研究发现,不同浓度多糖对癌细胞周期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经多糖处理的癌细胞,活性氧含量和细胞凋亡率上升,促细胞凋亡基因Bax和p53表达量在mRNA水平上升,抗凋亡基因Bcl-2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包括Cyclins和CDKs等表达量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无花果叶片多糖可以诱导人体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抗凋亡基因和周期基因表达受抑,细胞活性氧上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为无花果叶片多糖运用于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参苓白术散治疗结直肠癌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及分子靶点探讨
    田婷婷, 刘璇, 叶涛, 杨柱, 龙奉玺, 吴文宇, 唐东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8): 1401-1414.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8.016
    摘要1094)      PDF(pc) (1856KB)(75)    收藏
    为探究参苓白术散(Shenling Baizhu powder,SLBZP)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筛选SLBZP的活性成分并获得作用靶点,GEO数据库筛选获得CRC患者与健康个体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作为CRC的相关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Bisogenet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以识别SLBZP作用于CRC的候选靶点。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核心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富集情况。Cytoscape软件构建了靶点-途径网络,根据Degree筛选关键靶基因。通过分析得到SLBZP治疗CRC的核心靶点165个,发现核心靶点功能注释与转录因子的活性、蛋白质稳定性调节、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等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PD-L1/PD-1途径,病毒致癌等二十个途径均得到显著的富集。AKT1、TP53、PIK3R1为核心基因,MAPK3、NFKB1、CCND1、MAPK1、RELA、CDKN1A、MYC、STAT3、MDM2、JUN、RB1等是SLBZP网络途径中治疗CRC的关键基因。综上SLBZP对CRC的治疗作用可能与特定的生物学过程及相关途径调节炎性反应、优化肠道菌群结构发挥治疗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评估,SLBZP复杂的作用机理及作用靶标得到了进一步的揭示,对CRC治疗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铁皮石斛软腐病菌终极腐霉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植物筛选
    谭智勇, 周震宇, 杨文明, 李亚娟, 卢志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7): 1189-1195.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7.012
    摘要1056)      PDF(pc) (1567KB)(11)    收藏
    开展铁皮石斛软腐病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植物筛选研究,为铁皮石斛软腐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中药材水提物对铁皮石斛软腐病菌终极腐霉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终极腐霉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22 cm/h,最适宜的温度为30 ℃,最适宜的pH在6~7,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当水提物浓度为40 mg干样/mL时,丁香和薄荷的抑制率均分别为100%和96.48%。丁香和薄荷水提物具有防治铁皮石斛软腐病的良好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荨麻根质量标志物研究
    陈艳, 李晓波, 贾祎萍, 胡海, 王梦月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2): 2099-2106.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2.015
    摘要1034)      PDF(pc) (913KB)(13)    收藏
    荨麻根为常用中药,但其质量评价缺乏研究,本文首次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荨麻根的主要、特征性成分—荨麻醇苷的生物活性,发现荨麻醇苷具有显著抗炎、抗补体、抗氧化作用。接着,采用UV、HR-MS、NMR、FT-IR、CD等技术,对荨麻醇苷的波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补充了UV、IR、CD谱数据,发现不同测试溶剂对其NMR、UV光谱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荨麻醇苷的HPLC测定方法,发现不同品种的荨麻根中荨麻醇苷含量悬殊,荨麻醇苷可以作为荨麻根的质量标志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瑶药尖尾枫果实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邹芷琪, 于玲玲, 潘争红, 宁德生, 符毓夏, 李连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11): 1865-1870.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11.007
    摘要1024)      PDF(pc) (607KB)(13)    收藏
    筛选尖尾枫果实的抗炎及抗氧化活性部位,并对抗炎成分进行研究。以NO生成抑制为筛选模型,并结合FRAP、ABTS及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尖尾枫果实的不同极性部位及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尖尾枫果实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抗炎及抗氧化活性均强于其他部位,并从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包括2个黄酮:猫眼草黄素(1)和藿香黄酮醇(2);7个二萜酚:鼠尾草酚(3)、迷迭香酚(4)、7-甲氧基迷迭香酚(5)、7-乙氧基迷迭香酚(6)、carnosic acid-11-methylether(7)、迷迭香双醛(8)、20-去氧鼠尾草酚(9),其中化合物346是其主成分,12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其中化合物34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酒制前后女贞子成分差异分析
    李焕茹, 冯志毅, 赵迪, 胡雁萍, 李柯, 冯素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1): 102-113.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1.014
    摘要1009)      PDF(pc) (1792KB)(22)    收藏
    为探究酒制对女贞子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UPLC-Orbitrap-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生女贞子、酒女贞子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基于分子网络技术、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女贞子酒制前后出现差异的主要化学成分。共鉴定出42种化学成分,结果显示PCA,OPLS-DA可将女贞子与酒女贞子完全区分开来,OPLS-DA筛选出VIP>1的22个酒制前后出现差异的主要化学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策略,以系统识别生女贞子和酒女贞子的化学成分,筛选女贞子酒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女贞子酒制增效物质基础及原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柑橘黄酮对胰蛋白酶活性的抑制及作用机制初探
    李继伟, 柯奥, 李炜玮, 邱士文, 颜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0): 1735-1740.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0.014
    摘要971)      PDF(pc) (812KB)(28)    收藏
    研究柑橘黄酮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柑橘黄酮与胰蛋白酶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柑橘黄酮对胰蛋白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效应,37 ℃时,0.66 mg/mL的柑橘黄酮对胰蛋白酶的抑制率为29.9%,柑橘黄酮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属于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混合抑制类型。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柑橘黄酮(柚皮苷)使胰蛋白酶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293 K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为1.1×106 L/mol,结合位点数n为1.34,热力学参数显示两者结合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桑叶-菊花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郭锦晨, 王茎, 孙宇洁, 冯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5): 847-858.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5.017
    摘要966)      PDF(pc) (2432KB)(138)    收藏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桑叶-菊花治疗高血压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首先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使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桑叶-菊花有效成分及相应靶蛋白,利用Venn软件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及可视化分析,并用Bisogenet和CytoNCA插件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网络互作及拓扑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和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显示桑叶-菊花成分作用于高血压的靶点41个,拓扑分析出156个核心靶点信息,GO分析共包含52条生物过程、13条分子功能、15条细胞组成等80条富集结果,KEGG通路分析发现39个条目,涉及IL-17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槲皮素、木犀草素。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桑叶-菊花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发挥降压作用,为深入研究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刺苞老鼠簕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贾慧珍, 孙 朋, 鲁建美, 吴 敏, 许又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3): 407-412.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3.007
    摘要939)      PDF(pc) (579KB)(37)    收藏
    利用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从刺苞老鼠簕Acanthus leucostachyus Wall.ex Nees全草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与文献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苯并噁唑啉酮(1)、3-羟基乙酰基吲哚(2)、儿茶酚(3)、香草酸(4)、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5)、N-(2-hydroxyphenyl)formamide(6)、咔唑(7)、邻苯二甲酰正二丁酯(8)、ethyl p-methoxy-trans-cinnamate(9)、肉桂酸乙酯(10)、豆甾醇(11)、3-hydroxy-4-methoxypyridine(1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老鼠簕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试分离纯化到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生成NO炎症模型测试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3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为105.18 μM;化合物3、6、9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18.49、22.84、41.22 μ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淫羊藿素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基底细胞癌细胞生存和迁移
    胡文龙, 吴平平, 刘灵花, 刘友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7): 1091-1097.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7.001
    摘要931)      PDF(pc) (1692KB)(21)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淫羊藿素对基底细胞癌A43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将不同浓度淫羊藿素和/或GANT 61作用于A43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Smo、Gli1、Bcl-2、Bax和MMP-9的表达情况,Caspase-3活性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淫羊藿素和/或GANT 6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淫羊藿素和GANT 61均能明显抑制A431细胞的活性,下调Hedgehog、Smo、Gli1、Bcl-2和MMP-9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增强Caspase-3活性,介导凋亡,抑制细胞迁移能力,而淫羊藿素并不能在GANT 61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上述作用。上述结果提示,淫羊藿素可能主要通过抑制刺猬(Hedgehog,Hh)信号通路,促进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介导基底细胞癌细胞凋亡,下调MMP-9的表达,抑制基底细胞癌细胞的迁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青蒿琥酯-葛根素组合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血管损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和作用机制
    邓硕秋, 田亚, 陈利娜, 沈硕, 杨源民, 张雨, 瞿水清, 郑钟原, 刘慧, 王茜, 李洪梅, 李玉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增刊1): 70-80.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S.009
    摘要919)      PDF(pc) (2665KB)(109)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累计感染已超5 000万例,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共病患者死亡率高。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两单体成分组合干预COVID-19心血管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借助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检索和预测两单体成分作用靶点;借助GenCards等检索COVID-19及心血管损伤靶点;借助STRING分析蛋白互作关系;通过DAVID进行GO、KEGG分析;借助Vina软件进行模拟对接。共收集16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收集到146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77条(P<0.05);对接结果显示青蒿琥酯和葛根素与病毒关键蛋白均有较强亲和力。推测两单体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调控机体,通过防止病毒入侵、抑制病毒增殖、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增强心血管保护等途径发挥干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响应面优化沙棘果渣膳食纤维提取工艺及应用性质评价
    郭京京, 李雅轩, 樊子怡, 陈炫彤, 王 琪, 符 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7): 1181-1188.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7.011
    摘要910)      PDF(pc) (1138KB)(19)    收藏
    为实现林下资源加工废弃物再利用,本实验以沙棘果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分别对纤维素酶添加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膳食纤维提取效果影响分析,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得率比值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所获膳食纤维应用性质。结果得出,在最优条件纤维素酶添加量为5%,60 ℃下超声50 min时,SDF/IDF为0.21±0.01,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溶胀力和持油力较高,分别为3.12±0.13 mL/g、(4.47±0.41)%,且对胆固醇的吸附效果良好。因此,超声辅助酶法能有效提高产物提取效率,对推进沙棘副产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不同寄主桑寄生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袁嘉欢, 吴 楠, 王文辛, 蔡芷辰, 殷圣鑫, 陈海杰, 刘训红, 黎 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7): 1119-1128.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7.004
    摘要884)      PDF(pc) (2804KB)(17)    收藏
    为了探讨寄主植物对桑寄生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本文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Triple TOF-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不同寄主来源桑寄生中化学成分差异性进行研究。通过二级串联质谱分析,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并进行特征峰提取;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处理数据;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标准品比对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结果显示,10个不同寄主来源桑寄生样品的化学组成得到有效区分;初步筛选并鉴定出19个差异化学成分,其中4种共有差异化学成分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为揭示寄主植物对桑寄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的影响以及不同寄主桑寄生质量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生姜挥发油治疗头风病作用机制研究
    晏菲, 高佳蓉, 张小飞, 邹俊波, 贾妍卓, 王雯翡, 史亚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6): 1032-1044.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6.018
    摘要865)      PDF(pc) (3194KB)(118)    收藏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生姜挥发油治疗头风病的作用机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分析工具对生姜挥发油的靶点进行预测,通过Drugbank、OMIM和DisGeNET数据库对头风病疾病的靶点进行预测,绘制维恩图获得两者交集。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Discovery Studio 4.0软件对与头风病相关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检测得到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53种,预测治疗头风病相关的靶点130个。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1 361个可能与生姜挥发油治疗头风病作用机制有关的富集项以及77个可能是生姜挥发油治疗头风病通路的富集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金合欢醛、可巴烯、橙花叔醇有较强的的亲和力。生姜挥发油治疗头风病可能是通过APP、OPRM1、ADRA2A等关键靶点发挥作用,同时通过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Ca2+信号通路、含血清素的神经突触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生姜挥发油治疗头风病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结果,这为生姜挥发油治疗头风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马尾伸筋草化学成分及抗骨质疏松活性研究
    滕希峰, 刘雅兰, 杨 菲, 王海娟, 何 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2): 226-231.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2.007
    摘要865)      PDF(pc) (554KB)(42)    收藏
    为研究马尾伸筋草(Lycopodium fargesii Hert.)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马尾伸筋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得到18个化合物,综合利用NMR、HR-ESI-MS等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α-芒柄蜡素(1)、26-去甲-8-氧化-α-芒柄蜡素(2)、serrat-14-en-3β,21α,24-triol(3)、serrat-14-en-3β,21β,24-triol(4)、1,20-eicosanediol(5)、二十三烷(6)、glycerolmonolinoleate(7)、glyceryl linolentate(8)、3-(4′-formylphenoxy)-4-methoxybenzaldehyde(9)、芹菜素(10)、对羟基苯甲醛(11)、香草酸(1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基-1-酮(14)、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15)、8-acetoxy-5-hydroxyumbelliprenin(16)、trans-4-hydroxy-2-nonenoic acid(17)和正十烷硫醇(18)。化合物1~18均为首次从马尾伸筋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对破骨细胞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1.98 μ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熟酸枣果肉初生及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变化的研究
    杨兴晶, 刘妍如, 唐志书, 宋忠兴, 常百金, 赵艳婷, 赵梦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5): 824-835.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5.011
    摘要858)      PDF(pc) (3101KB)(14)    收藏
    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青酸枣果肉与熟酸枣果肉的主要成分类型进行分析,基于PCA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两者初生/次生代谢物的差异,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法对青、熟酸枣果肉进行初生及次生代谢产物表征,初步鉴定出青、熟酸枣果肉中共有的成分有32种;其次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进行差异初生代谢物筛选及相关代谢通路富集,将青、熟酸枣果肉样品主要归为2类且得到2个重要差异初生代谢物和3条重要代谢途径;然后,以质谱多反应检测(MRM)对筛选得到具有差异的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进行定量验证,对同一酸枣果肉中差异代谢物做定量方法学考察,其在0.002 3~800.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重复性、供试品稳定性、仪器精密度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8%~104.15%,RSD为1.16%~2.46%(n = 6),最后进行生物合成途径的关联和阐释。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很好的说明青、熟酸枣果肉中的成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和风味相关的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等黄酮类及其初生代谢产物有统计学差异,与其功效相关的三萜类成分中齐墩果酸与酸枣仁皂苷B有统计学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黄荆子与蔓荆子特征图谱及酚类、黄酮类含量测定研究
    李国卫, 何嘉莹, 刘潇晗, 邱韵静, 钟春琳, 吴文平, 索彩仙, 孙冬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3, 35 (3): 379-386.   DOI: 10.16333/j.1001-6880.2023.3.003
    摘要854)      PDF(pc) (1121KB)(7)    收藏
    通过特征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对黄荆子和蔓荆子进行对比研究,在采用UPLC建立黄荆子药材特征图谱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质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指认,指认了其中9个成分,分别为原儿茶酸A、原儿茶醛、4-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异荭草苷、荭草苷、穗花牡荆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并进行含量测定,15批黄荆子与12批蔓荆子的9个成分均有一定的差异,从多批次的均值来看,黄荆子的原儿茶酸、原儿茶醛、4-羟基苯甲酸、香草酸、穗花牡荆苷的含量高于蔓荆子,异荭草苷、荭草苷的含量低于蔓荆子;另外牡荆苷、异牡荆苷在蔓荆子中未有检出。本研究采用UPLC特征图谱结合多指标含量测定对黄荆子及蔓荆子进行对比研究,为黄荆子及蔓荆子的药材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山茱萸抗过敏活性组分的筛选及其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张歌珂, 刘 学, 杨 成, 孙亚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7): 1196-1203.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7.013
    摘要850)      PDF(pc) (1361KB)(16)    收藏
    为研究山茱萸中抗过敏活性成分,采用透明质酸酶抑制实验对山茱萸中活性组分进行初步筛选;采用细胞脱颗粒抑制实验对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较高的组分进一步评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extract of Corni Fructus,COPE)具有显著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11 mg/mL;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更高的组分,其中组分COPE-8对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作用更显著,呈剂量依赖形式且具低细胞毒性。经20 μg/mL COPE-8处理后,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分别减少46%和39%;经GC-MS分析,COPE-8中主要活性物质为萜类物质,包括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和香紫苏醇。结果表明COPE-8具有显著的抗过敏活性,在抗过敏活性物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盐黄柏指纹图谱研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刘晓琳, 吴文平, 潘礼业, 邢菊玲, 官永河, 杨晓东, 庞 伟, 李国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10): 1647-1656.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10.002
    摘要844)      PDF(pc) (2223KB)(21)    收藏
    盐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干燥树皮的炮制品,具有滋阴降火功效,本研究建立了22批盐黄柏指纹图谱,并指认其中4个色谱峰,分别为3-O-阿魏酰奎宁酸、5-O-阿魏酰奎宁酸、小檗碱、黄柏碱;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盐黄柏差异性成分是黄柏碱、小檗碱。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确认小檗碱和黄柏碱是盐黄柏的差异性成分及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明确了小檗碱、黄柏碱为盐黄柏的活性成分和质量标志物,为盐黄柏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纸莎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段文兰, 娄嘉豪, 王蔷, 赵紫艳, 赖祺, 裴少非, 曾广智, 尹俊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7): 1129-1136.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7.007
    摘要821)      PDF(pc) (588KB)(139)    收藏
    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MCI等色谱方法从纸莎草全株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采用1D、2D NMR、质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α-香附酮(1)、香附酸(2)、广藿香烯酮(3)、4,5,6,7,8,8a-六氢-3,4,8,8-四甲基-1H-3a,7-亚甲基甘菊环-4-醇甲酸酯(4)、(6S)4-烯-广藿香醇(5)、桉烷双烯萜(6)、β-谷甾醇(7)、(24R)-24-乙基胆甾烷-4-烯-3,6-二酮(8)、豆甾-4,22-二烯-3-酮(9)、(24R)-24-乙基-5α-胆甾烷-3β,5-二醇-6-酮(10)、豆甾醇(11)、豆甾-4-烯-6β-醇-3-酮(12)、豆甾-3,6-二酮(13)、豆甾-4-烯-3-酮(14)、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15)、棕榈酸甲酯(16)、正二十八烷酸(17)、3-壬基环氧乙烷-2-甲酸甲酯(18)、9,10-二氯-十八烷酸甲酯(1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纸莎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5、6、10、12、13、16能够明显抑制TNF-α所诱导的质粒转染的HEK293T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IC50值在34.96~98.23 μM之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烟管头草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冯树慧, 张卫青, 孙 茂, 郭洪位, 孙贵萍, 朱成光, 王天元, 晏 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3): 383-389.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3.004
    摘要820)      PDF(pc) (699KB)(21)    收藏
    为研究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um)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烟管头草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Z)-6-[(acetyloxy)methyl]-2-oxo-2,10,14-trimethylhexadeca-5,13-diene-11α-ol(1)、(2E,10E)-1,12-dihydroxy-18-acetoxy-3,7,15-trimethylhexadeca-2,10,14-triene(2)、(2E,6Z,10E,12R)-7-[(acetyloxy)methyl]-3,11,15-trimethylhexadeca-2,6,10,14-tetraene-1,12-diol(3)、(2E,6Z,11S,12R)-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2,6,14-triene-7-[(acetyloxy)methyl]-1,12,19-triol(4)、plaunotol(5)、S-(+)-dehydrovomifoliol(6)、pubinernoid A(7)、豆甾醇(8)、aurantiamide acetate(9)、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采用MTT法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进行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6.80 μmol/L,化合物134有中等细胞毒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
    刘 丹, 陈亚飞, 刘柘君, 唐 田, 于淑俊, 刘桂敏, 汤轶波, 刘振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7): 1234-1249.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7.017
    摘要820)      PDF(pc) (5407KB)(29)    收藏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建立大鼠BPH模型对分子对接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确定加味桂枝茯苓丸中植物药的候选成分及靶点信息,通过相关文献确定动物药水蛭的化学成分及靶点信息,再利用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候选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确定BPH疾病的潜在靶点;取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 11.0平台及Bisogenet 3.0.0插件构建PPI网络图。再导入Metascape平台、KOBAS 3.0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网络图绘制。然后,筛选出网络图中degree值较高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采用AutoDock 4.2.6及PyMOL 2.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采用去势手术联合丙酸睾酮皮下注射建立BPH大鼠模型,灌胃治疗后,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BAX的表达情况。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共筛选出加味桂枝茯苓丸的候选成分133种,其中作用于BPH的核心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黄芩素、鞣花酸等;主要靶点有AKT1、BAX、BCL2、JUN、TGFB1、TNF、IL6、VEGFA、EGFR等;主要集中于PI3K-AKT、VEGF信号通路等来参与细胞凋亡、血管生长以及炎症等进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均能自发结合,其中BAX与β-谷甾醇结合能力最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6.57、13.14、26.28 g/kg加味桂枝茯苓丸均可显著增加BAX的表达(P < 0.01),表明加味桂枝茯苓丸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BAX靶点来治疗BPH。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黑水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王青, 陈俊, 李潇潇, 侯梅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1): 1982-1989.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1.021
    摘要811)      PDF(pc) (1585KB)(27)    收藏
    黑水虻是近几年昆虫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其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添加剂和有机垃圾处理等方面。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黑水虻幼虫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真菌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黑水虻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黑水虻抗菌肽的结构特征、抑菌活性、作用机制、生产制备和应用实践,为黑水虻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金钱草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
    王佰灵, 罗伦, 戈振凯, 邱婧然, 王源, 黄婉君, 郝新才, 赵永恒,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5): 859-867.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5.018
    摘要800)      PDF(pc) (2554KB)(139)    收藏
    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金钱草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通过检索TCMSP、TCMID、ETCM、Sym-Map、BATMAN-TCM数据库,并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获取金钱草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TTD、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痛风靶点,并将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金钱草治疗痛风的预测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的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采用分子对接对网络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通过RStudio软件进行GO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金钱草15个活性成分,涉及99个作用靶点,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核心靶点包括IL6、AKT1、MAPK8、IL1B、JUN、MAPK1、VEGFA、CXCL8、PTGS2、EGF、MMP9、RELA、CCL2等;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富集到GO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1 999条、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137条、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55条;KEGG通路133条,包括TNF、IL-17等信号通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金钱草可能通过多个成分,多个靶点,多条信号通路协同发挥治疗痛风的作用,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越鞠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
    彭小园, 王月, 彪雅宁, 李易水, 王杨, 步洁, 张一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增刊1): 127-136.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S.015
    摘要790)      PDF(pc) (2346KB)(42)    收藏
    本文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越鞠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分析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分子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越鞠丸中各味药物的化学成分信息及作用于人体的靶点,使用OMIM、GeneCards疾病数据库收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疾病基因。将NAFLD靶点与预测药物靶点进行映射,获得越鞠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最终靶标。DAVID富集分析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相关通路进行分析;Cytoscape 3.7.2平台构建“越鞠丸-成分-NAFLD靶点-通路”网络图,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并制作“PPI蛋白互作图”;PyMOL、Auto DockTools 1.5.6、Discovery Studio 3.5软件将靶标蛋白与关键化合物的小分子进行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越鞠丸中共有31个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涉及59个靶基因及26条信号通路。查阅文献分析预测到越鞠丸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等通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越鞠丸有效成分关键靶蛋白NOS3与8-isopentenyl-kaempferol、MAPK14与异鼠李素具有良好的结合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越鞠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病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并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为进一步挖掘越鞠丸的药效成分和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栀子花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徐祯, 毛春芹, 顾薇, 毛靖, 苏联麟, 李林, 皮文霞, 陆兔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0): 1720-1727.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0.012
    摘要790)      PDF(pc) (1048KB)(32)    收藏
    栀子花作为化妆品原料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但由于对其研究较少导致其开发受限。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对栀子花精油(Gardenia jasminoides flower essential oil,GJFEO)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和残渣中的栀子花总黄酮提取物(Gardenia jasminoides flower flavonoids extract,GJFFE)的乙醇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将得到的GJFEO和GJFFE按照质量比1∶24复配得到栀子花复合提取物(Gardenia jasminoides flower compound extract,GJFCE)。之后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分别考察了GJFEO、GJFFE和GJFC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GJFEO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38 ℃、萃取压力32 MPa、分离压力12 MPa;GJFFE的萃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5∶1、提取2次、每次50 min。三种提取物对氧化损伤的人角质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且GJFCE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单一使用的GJFEO和GJFFE(P<0.001)。本研究为栀子花的深加工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GC-MS联用技术分析麝鼠香和麝香化学成分差异
    孙菲菲, 张振凌, 梁迪, 余海英, 郑旭亚, 黄亚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0): 1643-1648.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0.003
    摘要782)      PDF(pc) (602KB)(29)    收藏
    建立麝鼠香、麝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环十五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麝鼠香、麝香化学成分异同。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环十五烷酮的含量,使用NIST标准质谱图库进行检索,结合相关文献对峰进行鉴定,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麝鼠香中检测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化合物23个,占总峰面积的90.38%。麝香中共检测出43个色谱峰,鉴定出化合物19个,占总峰面积的91.21%。两者含有的相同成分有6个,包括十四烷酸,环十五烷酮,十六烷酸,油酸,硬脂酸,胆固醇。麝鼠香和麝香中主要含有环烷酮类、脂肪酸类以及甾体类化合物,二者成分种类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苦豆子总碱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刘伟#, 张扬星#, 杨新洲, 欧阳艳, 赵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2): 1991-1997.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2.001
    摘要775)      PDF(pc) (1296KB)(18)    收藏
    本文探究苦豆子地上部分提取的苦豆子总碱对L6骨骼肌细胞降血糖的分子机制。利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发现苦豆子总碱(total alkaloids of Sophora alopecuroides L.,TASA)能增加L6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且MTT结果显示TASA对L6细胞没有药物毒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监测到TASA能促进GLUT4的转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SA对L6细胞内GLUT4的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且能增强AMPK和PKC的磷酸化水平。这些结果表明TASA通过AMPK和PKC两种信号通路来促进GLUT4的表达和转运继而促进葡萄糖的摄取,说明TASA可能具有开发成新型降糖药的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黄芪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张运辉, 杨梦琳, 周小青, 伍大华, 刘 霞, 李 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 (12): 2119-2129.   DOI: 10.16333/j.1001-6880.2022.12.016
    摘要770)      PDF(pc) (2201KB)(10)    收藏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通过 TCMSP数据库检索黄芪散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搜集AD靶点,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R语言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AD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突触生长,通过透射电镜观察PC12细胞自噬小体,利用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最后采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实验对网络药理学主要预测的生物过程与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黄芪散44个有效成分,对应靶点134个,与AD相关靶点共102个,KEGG相关信号通路前20条,GO分析前20个生物学过程。细胞实验证实了黄芪散能有效增加PC12细胞的存活率和突触长度,有效促进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小体包裹受损线粒体,降低其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的含量,降低ROS水平,升高LC3Ⅱ/Ⅰ比值,上调PINK1、parkin、BDNF蛋白表达,下调p62、NLRP3蛋白表达。黄芪散可能是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降低ROS水平进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和改善突触可塑性而发挥治疗AD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