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No.7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和陕西等地。果实初熟时采收炮制称为“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炮制称为“老翘”。作为天然药物,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等功效,现代药理主要与解热、抗炎、抗病毒及抗菌等有关,临床应用广泛。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以连翘为主要成分的成方制剂中就收载了100多个品种,如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系列制剂等,这些制剂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展现了连翘药材的显著潜力。

    在中药典籍中记载的连翘叶与连翘果实药效极为相似,现代化学分析表明两者在化学组成上也有较大的相似性,都含有连翘酯苷A、连翘苷、连翘脂素等,就抗菌效果而言连翘叶要优于连翘。此外,研究发现连翘花中富含芦丁、金丝桃苷、齐墩果酸等化合物,因此也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连翘挥发油是连翘中被忽视却又具有明显药理活性的物质,具有良好的抑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因而新版药典对连翘挥发油的含量做出了规定。基于此,本专题聚焦本刊中与连翘成分分析、药理活性、质量评价、资源开发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连翘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浊点萃取法结合超声波提取连翘叶中叶绿素
    栗亚云,陈廷贵*,张立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 27 (2): 221-225.   DOI: 10.16333/j.1001-6880.2015.02.005
    摘要1327)      PDF(pc) (548KB)(433)    收藏
    本实验以连翘叶为材料,首次对浊点萃取法结合超声波提取叶绿素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筛选,以665 nm处的吸光度值作为考察指标,得叶绿素最佳提取条件是:Triton X-114浓度为4%,超声时间为11 min,料液比为1:10;其次对该提取方法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得叶绿素的提取率比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提高了9.92%,与超声波提取法相比,提取率提高了11.58%。本研究为叶绿素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提取温度低(室温)、提取过程不使用挥发或有毒溶剂,具有经济、安全、高效、简便、省时、环保等优点,且适用于任何绿色植物茎和叶中叶绿素的提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河南和山西连翘叶中总木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和连翘苷的含量比较
    原江锋1*,邱智军1,刘建利2,张志琪3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 27 (5): 845-848.   DOI: 10.16333/j.1001-6880.2015.05.018
    摘要1175)      PDF(pc) (447KB)(344)    收藏
    测定河南和山西连翘叶中总木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和连翘苷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连翘叶中总木脂素含量,结果显示山西连翘叶高于河南连翘叶总木脂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和连翘苷的含量。连翘酯苷A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23%;连翘酯苷B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为1.74%;连翘苷平均回收率为102.3%,RSD为2.58%;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较高,并且不同产地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差异较大;另外对于富含连翘酯苷和连翘苷的连翘叶能否代替果实或者与果实合并用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炎症模型的连翘提取物抗炎活性实验研究
    刘建洲,张立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 27 (7): 1248-1253.   DOI: 10.16333/j.1001-6880.2015.07.023
    摘要1308)      PDF(pc) (945KB)(711)    收藏
    通过复制LPS诱导的BEAS-2B炎症模型,探讨连翘提取物对炎症反应中炎性因子分泌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BEAS-2B细胞活力,筛选连翘乙醇提取物(FSEE)、60%连翘酯苷A(60% FTA)、90%连翘酯苷A(90% FTA)最佳给药浓度;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连翘提取物对细胞作用后的细胞形态;采用Griess Reagent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NO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连翘提取物浓度小于128 μg/mL时,对BEAS-2B细胞没有产生毒性;浓度在128~256 μg/mL时,60% FTA与90% FTA均表现出对细胞的毒性。抗炎结果表明,在给药浓度设置为25、50、100 μg/mL时,三种提取物均表现出减少NO分泌的效果(P<0.01),90% FTA组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三种提取物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BEAS-2B细胞胞内活性氧的水平(P<0.05),且呈量效关系。另外,FSEE、60% FTA、90% FTA组间的治疗效果也逐渐增强。由此得出,90% FTA为连翘提取物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其抗炎活性成分可能为连翘酯苷A,这将为连翘抗炎活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研究
    全云云,袁岸,龚小红,彭成*,李芸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 29 (3): 435-438.   DOI: 10.16333/j.1001-6880.2017.3.013
    摘要863)      PDF(pc) (476KB)(318)    收藏
    主要探索连翘几种成分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连翘抗炎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对比各组的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含量。连翘苷对小鼠耳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生成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耳肿胀及TNF-α和IL-6的生成,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所筛选的连翘4种成分,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连翘抗炎药效物质有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和连翘酯苷B。通过口服给药,尚未发现连翘苷的抗炎活性,而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及连翘酯苷B显示较强的抗炎活性。同时推测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这两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多成分作用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连翘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研究
    张元波1,2,张敏3,程启斌1,马丽莎1,张立伟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 29 (4): 629-634.   DOI: 10.16333/j.1001-6880.2017.4.017
    摘要821)      PDF(pc) (669KB)(342)    收藏
    建立连翘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指标,探索连翘叶抗氧化主要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18个不同产地连翘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分别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法和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连翘叶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通过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连翘叶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双变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了连翘叶抗氧化的谱效关系,结果显示连翘叶中主要有3个化学成分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本研究结果为连翘叶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连翘提取物和连翘挥发油对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机制研究
    党珏,袁岸,罗林,全云云,赵梦杰,李芸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 29 (9): 1542-1545.   DOI: 10.16333/j.1001-6880.2017.9.015
    摘要784)      PDF(pc) (446KB)(325)    收藏
    对比观察连翘提取物和连翘挥发油对酵母菌所致发热大鼠的解热效应和机制。酵母菌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发热模型。测基础体温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连翘提取物组(25生药g/kg)和连翘挥发油组(26.7生药g/kg)四组,动态观察给药后大鼠2 h体温和下丘脑cAMP和PGE2含量。结果表明连翘提取物和连翘挥发油均可显著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P<0.01或P<0.05),能显著降低下丘脑中cAMP(P<0.05)含量;另外连翘提取物能显著降低下丘脑中PGE-2(P<0.05)含量。连翘提取物有下调下丘脑中cAMP、PGE-2作用,连翘挥发油通过下调下丘脑cAMP发挥解热作用,可用于临床发热的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连翘花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研究
    白美美1,2,李丹凤1,李石飞1*,张立伟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 29 (10): 1688-1694.   DOI: 10.16333/j.1001-6880.2017.10.010
    摘要630)      PDF(pc) (672KB)(364)    收藏
    本文首次对连翘花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连翘不同器官[叶、果实(青翘、老翘)、花]抑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连翘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进而对连翘花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抑酶活性最高。然后根据活性导向分离方法,对连翘花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连翘酯苷A (1)、芦丁(2)、(+)-松脂素-β-D-葡萄糖苷(3)、(+)-甲基松脂素-β-D-葡萄糖苷(4)、连翘苷(5),其中化合物4是首次从连翘花中分离得到。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均显示出一定的抑酶活性,同时各化合物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这表明这些成分可能是连翘花美白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不同大鼠模型探讨连翘挥发油解热、抗炎作用
    罗林,袁岸,党珏,赵梦杰,李芸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 (2): 207-211.   DOI: 10.16333/j.1001-6880.2018.2.006
    摘要811)      PDF(pc) (939KB)(280)    收藏
    观察连翘挥发油对不同大鼠模型的作用,探讨其解热、抗炎的作用机理。采用干酵母皮下注射和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评价连翘挥发油的解热作用,采用右后足皮下注射角叉菜胶、鸡蛋清建立大鼠足肿胀模型以及建立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评价其的抗炎作用。发现连翘挥发油可抑制脂多糖和干酵母所致发热,降低角叉菜胶和鸡蛋清所诱导的大鼠足肿胀,与模型组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可显著抑制肉芽组织的增生,与模型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果表明连翘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为对其清热解毒作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连翘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和HPLC测定
    牛明福*,杜梦璇,范逸文,李阳,刘永慧,布青云,朱凯阳,陈济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 (4): 597-602.   DOI: 10.16333/j.1001-6880.2018.4.011
    摘要679)      PDF(pc) (862KB)(320)    收藏
    为获得能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连翘内生菌,从连翘新鲜组织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牛津杯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对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以连翘主要活性成分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B标准品为对照,HPLC测定发酵上清液中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B含量。结果表明从连翘新鲜组织中获得了5株内生真菌,其中4株菌的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对这4株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3株菌为枝胞菌,另1株菌为曲霉菌,HPLC结果显示这4株菌的发酵上清液中均含有一定浓度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B,发酵液中发挥抑菌活性的成分是否与这三种物质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连翘内生真菌可以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这一结果为后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抑菌物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菌种来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田丁, 史梦琪, 王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 30 (10): 1834-1842.   DOI: 10.16333/j.1001-6880.2018.10.029
    摘要1371)      PDF(pc) (792KB)(241)    收藏
    连翘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抑菌、抗氧化、解热抗炎等药理活性,是连翘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连翘挥发油在食品行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连翘不同部位以及配伍中挥发油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连翘挥发油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连翘脂素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汤韵秋,全云云,余琳媛,郑立,李芸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 31 (7): 1117-1123.   DOI: 10.16333/j.1001-6880.2019.7.001
    摘要1619)      PDF(pc) (1869KB)(417)    收藏
    为研究连翘脂素的抗炎效应及其抗炎机制,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建立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检测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期提高对连翘脂素抗炎作用的全面认识并为连翘脂素临床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实验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COX-2蛋白的表达,RT-qPCR法检测iNOS、COX-2 mRNA的表达。与 LPS 组比较,连翘脂素组和地塞米松组可以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 细胞释放NO、TNF-α和IL-6的量,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Westre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连翘脂素能抑制LPS诱导的iNOS、COX-2的蛋白表达以及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实验研究表明连翘脂素能够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iNOS、COX-2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不同产地连翘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分析
    原江锋1,2*,胡金婉1,王大红1,2,龚明贵1,李佩艳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 32 (3): 389-397.   DOI: 10.16333/j.1001-6880.2020.3.006
    摘要282)      PDF(pc) (1149KB)(283)    收藏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连翘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分析不同产地样品的质量差异,为连翘叶花的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确定28批连翘叶花中芦丁、金丝桃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化合物,并测定这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连翘叶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山西临汾、陕西西安和河南信阳连翘叶的综合评价较好,河南栾川、山东平邑和山东日照连翘花的综合评价较好。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为连翘叶花的质量评价和资源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连翘中双四氢呋喃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波谱特征
    阎新佳, 江园园, 温静, 李畅, 梁伟, 郑威, 聂承冬, 李文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 32 (6): 995-999.   DOI: 10.16333/j.1001-6880.2020.6.012
    摘要183)      PDF(pc) (727KB)(130)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了连翘中双四氢呋喃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13C NMR和CD谱的特征。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对连翘的50%乙醇提物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最终分离得到了7个双四氢呋喃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8-hydroxyepi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8-hydroxyepi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2)、(+)-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4)、(+)-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phyllrin(6)和(+)-pinoresinol(7)。对这7个双四氢呋喃木脂素类化合物的13C NMR和CD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老翘的化学成分研究
    陈梦莹, 李钦, 韩晶晶, 李晓娅, 张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 32 (12): 2066-2072.   DOI: 10.16333/j.1001-6880.2020.12.011
    摘要619)      PDF(pc) (760KB)(246)    收藏
    对老翘进行化学成分和细胞毒活性的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ESI-MS等方法解析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鉴定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福花苷酸(1)、连翘苷(2)、芦丁(3)、(+)-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4)、(+)-表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5)、(+)-羟基表松脂素-4′′-β-D-葡萄糖(6)、连翘脂苷 A(7)、连翘新苷(8)、木通苯乙醇苷B(9)、(7R,8S,7′R,8′S)-8-hydroxy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0)、木通苯乙醇苷A(11)、车前草苷A(12)、连翘酯苷E(13)、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4)、连翘酯苷G(15)、连翘酯苷H(16)、(+)松脂素单甲基醚-β-D-葡萄糖甙(17)。其中,化合物4、6、9、10、14、17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对17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17均没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人源肠道菌中转化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的菌株筛选及固定化
    郭雪健, 李彬春, 赵邑, 尉敬涛, 张立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1, 33 (12): 2090-2098.   DOI: 10.16333/j.1001-6880.2021.12.014
    摘要191)      PDF(pc) (1895KB)(20)    收藏
    为了实现生物转化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本文以连翘脂素得率为指标,采取涂布平板法和16S rDNA测序对人源肠道菌中可以转化连翘苷生成连翘脂素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和鉴定;为了提高菌株的使用稳定性和效率,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优化了固定化菌球的制备工艺以及转化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的工艺条件。从人源肠道菌中筛选到一株菌为肠杆菌科埃希氏属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该菌株可高效转化连翘苷生成连翘脂素,且无副产物的生成。优化的固定化菌球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氯化钙浓度3.5%、交联时间3 h。固定化菌球在pH值为8、底物浓度为0.8 mg/mL、温度为39 ℃的条件下,连翘苷在25 h左右可完全转化生成连翘脂素,连翘脂素的平均得率可达97.0%。并且固定化菌球循环使用13次后,连翘苷的转化率仍能达到7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